10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107会议室举行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暨第5期读书分享交流会。党委副书记周永源,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兼职思政课教师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勇主持。
周永源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提升办好思政课的认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二是守好第一课堂,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下更大的功夫把课讲好;三是用好第二课堂,利用“大国工匠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京津冀职教联盟”和“经开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中心”两个平台,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加强学习研究,多出教科研成果,提升马院综合实力。
袁方在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要建强队伍,发挥老中青教师的各自作用,打造师资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要夯实基础,回归根本,把每一堂课都上到学生的心坎里;三要组建团队,发挥优势,补齐科研短板;四要改革创新,在实干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科研经验,凝炼智慧思想,争做引领者和示范者。
在教学展示环节,在2024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李冬卉团队和王彪团队进行教学展示,展现了思政课教学的魅力,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分享交流环节,胡际童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思政课的几点思考”为题,分享了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邹忠以“对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阐述了工匠精神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四重逻辑。潘莉莉以“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的探索——以‘德法’课为例”为题,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要素角度探讨了如何塑造新型劳动者。王彪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的利与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思政课中的三个具体运用。曾发华以“人工智能助力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为题分享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多个应用。
会上,王振领学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创新路径》一文。通过学习,老师们深入认识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的交汇点和聚焦点,认清了职教思政的特点和焦虑点,表示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我校资源优势,让思政课更契合职教办学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践行“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深入学习当前政策、领会最新精神、促进交流与分享,拓宽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思路和学术视野,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